莱文联发〔2010〕1号
莱芜市文联2010年工作要点
(2010年3月16日)
按照《中共莱芜市委2010年工作要点》(莱发〔2010〕2号)、《中共莱芜市委宣传部2010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》(莱办发〔2010〕12号)和省文联工作会议精神,2010年全市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以高举旗帜、围绕大局、服务人民、改革创新为主题,以深入开展“三创”活动为动力,以主动作为、量力作为、科学作为为基调,紧盯抓基本打基础、建组织强机制、突重点出亮点的工作目标,坚持开门建会、中心立会、品牌树会、产业强会、和谐兴会的工作理念,抓紧活动开展、品牌打造、精品创作、队伍建设、产业发展五条工作主线,着力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上下功夫,着力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上下功夫,着力在做实做强文联和协会上下功夫,努力促进全市文艺事业大繁荣、文化产业大发展、文学艺术界大联合,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。
一、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文艺活动
(一)集中开展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”主题文艺活动。举办首届“聚焦莱芜新农村”文学、摄影及音乐、舞蹈、戏曲等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、赛评展览等活动,在《凤鸣》、《莱芜文艺网》开辟文学专栏,出版摄影专刊,为推进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营造文化氛围。与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创作一部反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影视剧本,服务莱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。
(二)集中开展“爱心之城、大爱莱芜”主题文艺活动。以“爱心”为题材,组织文艺家协会和文艺工作者进行歌舞、摄影、文学、影视、曲艺等文艺作品创作。重点举办一场专题文艺汇演,开展一次专题摄影大赛和摄影展,编印发行一本(一期)专题文艺专辑(专刊)。
(三)集中开展“节会节庆节日”主题文艺活动。重点围绕航空体育节、钢博会、鼓乐大赛、姜博会等,组织创作节会题材的文学、摄影、音乐、舞蹈等作品,服务航空运动文化、冶铁文化、长勺鼓乐文化和生姜文化品牌的建设。举办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和海内外征联活动。
二、整合资源、集聚力量,突出办好鲁中艺术作品大展
(四)把鲁中艺术作品大展作为一个市级层面上的重大文化品牌,精心策划、组织和运作。重中之重抓好第二届中国(长勺)鼓乐大赛暨鼓文化论坛,争取挂靠山东大众艺术节活动品牌,提升标准、扩大成果,促进长勺鼓乐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利用。
(五)按照艺术赛评、作品展览、舞台演出、群艺活动、博览展销、研讨论坛六个板块,集中抓好系列文艺活动。重点举办民间艺术品(包括工艺品、文化艺术用品等)博览交易会、中国书画名家莱芜行和“书画莱芜”作品展,民间戏剧曲艺小品杂技魔术表演大赛,“爱心之城、大爱莱芜”专题文艺汇演、摄影展。
(六)配合有关单位,积极邀请国家级艺术院团举办音乐、舞蹈等专场文艺演出。引导各级各单位参与艺术作品展活动,促进与社区、广场、校园文化结合,扩大群众参与面。
三、整体推进、重点突破,实施区域文化品牌打造行动
(七)项目化、市场化、专业化抓好三大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打造。全力加快实施《莱芜市“一鼓作气”文化品牌实施意见》(莱办发〔2009〕13号),展开长勺文化、鼓乐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项目策划、调研、论证、设计工作,促进鼓文化产品开发和“一鼓作气”主题文艺作品创作,积极做好向中国民协申报“中国战鼓之乡”文化品牌的筹备和宣传推介工作。挖掘吴伯萧文化资源,组织第二届全国吴伯萧散文大奖赛,开展专题采风、文物搜集、学术研究活动,打造“伯萧故里、散文之乡”文化品牌。挖掘锡艺文化资源,成立专门班子展开研究论证活动,做好申报工作,打造“中国锡艺之乡”文化品牌。
(八)围绕打造全市的地方文化品牌,促进群众自娱自乐文化活动开展,在全市培养树立官厂鼓乐、李陈庄书法、王大下戏剧、庞家庄唢呐村、颜庄花鼓锣子等10个特色文化村,做好挂牌仪式和展示活动。
四、深入基层、服务群众,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惠民活动
(九)深入开展“送欢乐、下基层”活动。重点启动“聚焦新农村,文艺为农民”主题下乡活动、“摄影艺术服务旅游”活动。扎实开展好“文艺进厂矿、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军营”等系列活动,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。继续办好“百花迎春—-全市文学艺术界大联欢”,营造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。建立完善政府支持、文艺工作者参与、群众受益的运行机制,促文化艺术惠民活动向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经常化方向发展。
五、健全组织、创新机制,着力做实做强文艺家协会
(十)遵循协会章程,根据《莱芜市文联直属协会换届工作暂行规定》,加强协会组织和队伍建设。集中对市摄影家协会、市作家协会等实施换届,筹建市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、市鼓乐家协会、莱芜市嬴历史文化研究院,基本完成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的换届和新建工作。完善落实挂牌制、驻会制和法人制“三制办会”模式,保障协会日常工作开展。大力发展各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。
(十一)坚持以“党建带文建”,实施文艺家协会和党支部委员会“两会同建”模式,促进协会健康发展。落实《市直机关工委、市文联党组关于加强文艺家协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》,建立中共莱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总支委员会和市作协支部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电视家协会联合支部、市音协舞协戏协曲协联合支部、市美协书协联合支部。召开全市文艺家协会党建工作会议,抓好党员活动室建设,促进协会党务工作开展。
(十二)按照“协会公司化”办会模式,促进“产业带事业”、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“两业并举”。完善“协会联企联村”社会运行机制,促进协会“捆绑式”发展。坚持“以文养文”,抓好莱芜市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、展销中心和莱芜美术馆、今朝艺术文化宫、新时代舞蹈学校、盛世传媒公司、翰林商务酒店等6家艺术培训创作基地,促进协会“基地化”发展。动员各协会积极探索艺术创意产业项目,集中策划运作一、二个主题性演艺项目,促进协会“项目化”发展。
六、优化政策、树立导向,努力推出优秀作品优秀人才
(十三)落实市委宣传部、市人事局、市文联《关于开展首届全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》(莱人办发〔2009〕61号),评选全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,召开表彰大会,营造舆论氛围。研究制定莱芜文艺奖(政府奖)的政策措施,探索建立文艺发展基金的办法措施,扶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。
(十四)扎实做好各文艺家协会、各艺术门类的评优办赛工作。召开“莱芜市十大民间艺术大师”、“ 莱芜市十大民间艺术之星”表彰会议。开展“唱响莱芜”歌词歌曲作品的创作、征集、评选、制作、开发活动。开展首届莱芜市书法、美术、摄影三“十佳”评选活动。制定配套政策,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各类赛评节会。组织好泰山文艺奖等评选作品推荐报送和大众艺术节项目参与工作。建立社会艺术考级和民间艺术培训激励机制,做好音乐、舞蹈等社会艺术考级工作,促进社会艺术培训工作。
七、强化管理、优化服务,努力构建文艺工作者“温馨和谐之家”
(十五)在文联和协会组织开展“学习型领导班子”、“学习型党组织”、“学习型党员干部”争创活动,组织开展“作风建设年”、“能力建设年”和“效益建设年”活动,组织开展“创业、创新、创优”活动,组织开展学沈浩、陈中华,文联人要把主要心思用在文联事业上活动,全力加强文联机关和协会建设。建立健全文联和协会岗位职责、规章制度、工作规程,扎实推行全员目标绩效管理。
(十六)继续办好《凤鸣》(文学刊物)、《莱芜文艺》(《凤鸣》增刊)、《莱芜文联》(文联会刊)和《莱芜文艺》网站“三刊一网”,建立完善各文艺家协会网站,出版各文艺家《凤鸣》特刊(至少一期),全力为文艺工作者打造展示交流平台。创建《文联通讯》,加强舆论信息工作,加大媒体新闻宣传。研究加强对网络文学建设、指导、管理、利用的办法和途径。
(十七)开展文艺观念大讨论、文艺资源大调研、文艺人才大联络活动。加强与市内外艺术家、文艺工作者的联系与沟通,建立市内文艺工作者、莱芜籍市外知名艺术家档案,组织开展文艺名人、成绩突出者个人从艺纪念、作品展评、新闻发布等活动。加强各文艺家协会艺术走廊建设,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。 |